大尺寸高功耗FCBGA散热设计的新方案

随着物联网、云计算、5G通讯、智能驾驶的快速商用化,市场对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,直接推动了芯片功耗的显著提升。FCBGA封装技术目前已成为高端芯片封装的主流解决方案。

随着物联网、云计算、5G通讯、智能驾驶的快速商用化,市场对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,直接推动了芯片功耗的显著提升。FCBGA封装技术目前已成为高端芯片封装的主流解决方案。

根据观研天下数据显示,从全球市场规模来看,2024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达519.00亿美元,同比增长10.9%;预计2025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将达571亿美元。从市场结构来看,先进封装市场主要以FCBGA为主,占比达34%;2.5D/3D封装和FCCSP封装在全球市场占比均为20%。

大尺寸高功耗FCBGA散热设计的新方案

图1 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(鸿富诚根据公开资料整理)

最近几年,全球及中国ADAS(高级驾驶辅助系统)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“外资巨头主导+本土厂商崛起”的双重特征,NVIDIA、高通和Mobileye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市场认可,国内市场以华为、地平线、黑芝麻智能为主,随着算力TOPS上升,SOC热流密度急剧上升,芯片尺寸也在逐步增大,芯片封装多采用带Lid盖的FCBGA封装结构。FCBGA封装技术因其在高性能计算组件中的高度集成、高效散热、高可靠性等优势而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和采纳。大尺寸高功耗FCBGA散热设计的新方案

图2 采用FCBGA封装设计的ASDS 智驾芯片(鸿富诚根据公开资料整理)

 

FCBGA封装技术具备以下核心结构特点

 

1、高密度互连

倒装芯片设计缩短电气互连距离,支持更多I/O引脚,降低寄生效应,提升高频信号完整性和准确性。

2、高效散热

Die在运算过程中90%以上热量直接从Lid盖传导至外部散热器进行散热。散热路径的TIM和Lid的有效散热面积和低热阻至关重要。

3、高集成度

10+层布线支持复杂供电/信号网络,薄型化设计满足车载/移动设备空间限制。

4、长期可靠性

Underfill材料提升机械强度,TIM材料提供长期稳定传热,Lid盖提供散热和机械抗压抗震动冲击双重保护。

大尺寸高功耗FCBGA散热设计的新方案

图3  典型带Lid盖结构的FCBGA横截面示意图

 

FCBGA封装散热技术的挑战与材料革新

 

作为高性能芯片的主流封装方案,芯片算力和功耗的节节攀升,对FCBGA的散热效能和长期运算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随着AI加速芯片、高阶智能驾驶SOC芯片的普及,主流芯片热流密度和芯片尺寸显著增大 ,传统散热材料体系正面临根本性挑战。

传统材料(硅脂、铟片)在大尺寸大功率FCBGA封装应用中面临重重困境

1、硅脂

导热系数低:导热系数仅3-6W/m·K,难以应对高热流密度场景

材料风险长期使用存在干涸老化问题,导致界面热阻(TIM Resistance)非线性增长。大尺寸封装覆盖率低。

2、铟片

工艺瓶颈:虽然具有86 W/m·K高导热性,但需要Flux Spray、真空回流焊等复杂制程,原材料、设备投入与维护、工艺成本居高不下。

材料缺陷显著:

易氧化性使长期热老化后界面热阻上升30%以上;

低延展性易引发机械应力集中,叠加循环热应力和机械振动,导致CTE不匹配,热界面易剥离;

熔点低,高温真空回流焊导致微空隙率(Void Rate)>5%,覆盖率不足,回流焊时溢料风险威胁器件可靠性。

 

热界面材料技术迭代的优选路径

 

为更好的解决高功耗大尺寸FCBGA的散热难题,业内采取具有更低热阻的Lidless封装,但Lid在芯片物理保护、均热效率、防污防尘上仍具有较大优势,因此在FCBGA场景中,行业内正加速验证石墨烯导热垫片在TIM1场景的可行性,通过其本征低热阻、可应对大尺寸芯片翘曲、长周期可靠性的特性,构建下一代FCBGA封装散热解决方案。

大尺寸高功耗FCBGA散热设计的新方案

 图4 鸿富诚石墨烯导热垫片由纵向连续、高导热、低密度石墨烯构成

 

鸿富诚针对高功率大尺寸FCBGA芯片封装TIM1场景提出创新石墨烯导热垫片产品解决方案:

1、超低热阻,工艺简化,高效热收益

采用鸿富诚石墨烯导热材料,可直接自动化贴装并施加合适的封装压力,热阻低至0.04℃cm²/W,无需Flux Spray、真空reflow,在相同功耗下,芯片结温与铟片相当,可减少因芯片过热导致的降频和寿命问题。

2、创新结构设计,适配CTE且抗翘曲

鸿富诚石墨烯导热垫片采用定向排列技术创新结构设计,纵向连续结构负责导热,海绵结构的多孔特性负责形变,回弹率高,压缩应力小,能自适应0.1-0.2mm的Lid和Die翘曲。

3、超高可靠性,高覆盖,零外溢

鸿富诚石墨烯导热垫片通过内部实验室及量产客户实验室严苛的1000h以上的高温、高低温冲击、双85老化测试,石墨烯导热垫片热阻变化率均<5%,相对于硅脂85%-95%、铟片80%-95%的覆盖率,石墨烯导热垫片老化测试后仍接近100%覆盖,可靠性显著优于硅脂和铟片。

大尺寸高功耗FCBGA散热设计的新方案

图5 鸿富诚石墨烯导热垫片150℃ 1000h老化后CSAM,孔隙率<0.1%,无脱层

 

版权声明: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,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。如有不适或侵权,请联系我们进行反馈,一经查实本站将予以删除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解决方案

压铸铝汽车大灯散热器好吗

2025-7-6 11:13:02

解决方案

行业革新散热技术!石墨烯导热垫片破解高功率大尺寸芯片散热难题

2025-7-12 22:22:27

关注热管理网公众号-热管理材料 reguanlicom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